每当周末、节假日,就有一群穿着黄马甲的人行走在镇海的乡野田间、河湖沿岸,清理垃圾、巡逻检查……没有报酬,却十年如一日奔走;没有名利,他们的队伍却日益壮大。秦红波和她所在的“黄背包”伙伴们,坚守镇海乡村从事志愿服务已11年余,并收获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全国“母亲河奖”绿色贡献奖等荣誉。

镇海区九龙湖秦山村被誉为“世外乡村,美学人家”,游客慕名而至,也给这片“世外桃源”带来了一些环境上的“困扰”。
作为土生土长秦山村人,秦红波不愿看到自己儿时嬉戏的山水被游客留下的垃圾破坏,所以时常主动制止游客乱丢垃圾。然而有一次,游客却反问她:“那么多人扔垃圾,你管得过来吗?”这也引发了她的思考:一个人的力量也许不够,但一群人的力量呢?
“守护自己家乡的绿水青山,这就是我的初衷。同时也相信,还有更多人也会和我一样,能加入到自然环境的守护者行列中来。”秦红波认为自己是很犟的人:"别人越说做不到的事,我越想去做到。”

2013年6月5日,对秦红波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我正式加入九龙湖黄背包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光荣的公益志愿者。”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每个周末,她都会和伙伴们一起去做环保护水志愿者,在一条条弯曲的小路上,在一道道蜿蜒的河道边,总能见到她和“黄背包”伙伴们忙碌的身影。
晨跑是秦红波养成的生活习惯,成为志愿者后,她一边跑步一边仔细观察河道状况并默默记录。能处理的,就组织“黄背包”志愿团队处理;处理不了的,就发动周边群众一起帮忙或是向相关部门反馈。
在“五水共治”工作推进中,秦红波挨家挨户走访沿河住户和种植户,发放“五水共治”宣传单,解释河道环境保护重要性,提醒大家不要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丢杂草。与此同时,她还发动志愿者自制打捞网,打捞河面漂浮物。秦红波说,“故乡的山山水水这么美,一定要让小时候的清澈河水重现。”
九龙湖是重要的水源地,秦红波以九龙湖为根据地,以“治水护水、播种绿色、宣传环保”为理念团结志愿者,以“黄背包”为行动标识,以“黄背包在行动”为口号,开展各类志愿服务。
在秦红波的带动下,黄背包志愿者团队逐渐发展壮大,短短几年便从原先的20人发展到目前的700多人。护水治水的服务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从原来的九龙湖镇扩展到骆驼街道,乃至整个镇海区,甚至影响到宁波大市。
如今的“黄背包”志愿服务,越来越专业了。2014年,他们与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校组织合作,以九龙湖镇为试点,在全镇51条河流、29个山塘水库附近,设立了56个监测点,检测水源地、上游水体的水质,建立了宁波市首个镇级“水质档案”《“五水共治”黄背包在行动——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水质普查报告》,根据5个主要监测指标情况,将56个点位的总体水质从I类到劣V类进行分类,为九龙湖镇“五水共治”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3年,他们建立了自己专属的线上服务平台,让活动看得见、服务摸得着,也让公益理念传得更深远。“黄背包”们从九龙湖出发,他们的影响力还逐步扩大至长三角,在上海建立了分队,用同样的服务感染更多人。

如今的九龙湖碧空如洗,青山如黛,与湛蓝的湖水相映成趣。在这条与水相伴的志愿服务路上,秦红波从乡村走出来,越走越远,越走越宽,用精神文明系起群众,让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魅力,探索出一条产业与风貌共提升、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看着“黄背包”的面孔越来越年轻,甚至许多志愿者带着“黄二代”小朋友一起参与亲子志愿活动,秦红波倍感鼓舞,“在护水治水、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路上,我将义无反顾,和‘黄背包’的伙伴们继续奔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