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甬环宝

绿动甬城·志愿之光 | 城市“啄木鸟”,振翅巡航甬城5年!
发布时间:2025-03-05
信息来源:宁波市生态环境局

开篇语 


春风拂绿三江畔,志愿星火暖甬城。在3月5日志愿者日到来之际,“宁波生态环境”推出“绿动甬城·志愿之光”系列报道,将镜头对准那些用脚步丈量青山、用双手守护碧水的生态志愿者,记录他们守护生态底色的暖心故事,传递“美丽宁波 我是行动者”的公益精神,让我们携手共绘生态宁波的美丽画卷!





江北区啄木鸟志愿服务队
成立时间:2020年5月
志愿者人数:3000余人
组织负责人:张德意


3月1日下午2时,阳光正好,狮子山公园里的游步道上,61岁的张德意和来自宁波大学、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的志愿者们正用长镊子夹起石缝和草丛里的烟头纸屑,红色马甲胸前的“啄木鸟”字样,在斑驳树影间若隐若现。

undefined

这个瞬间,恰似这支生态志愿铁军的5年缩影——从一个人的孤勇坚持,到如今3000多名志愿者的浩荡征程。



公园里忙碌的“一抹红”


狮子山公园山体呈卧狮形态,南北坡走势迥异——北坡陡峭多断崖,裸露岩壁可见侏罗纪火山岩纹理;南坡平缓延展,形成天然观景台。山腰处的悬挑式玻璃观景平台,可远眺宁波城区天际线与奔腾的高铁和轻轨线;近处,早春的松针新绿与山脚油菜花田形成“金镶玉”的奇观,美不胜收……


然而,张德意和志愿者们却来不及欣赏眼前的这番春日美景,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巡山护林、捡拾垃圾。


undefined

东湖边的荷塘,十米宽的湖堤一直通向“网红桥”,这里是露营的集中地。看撑起来的花色帐篷密布,张德意跟同行的志愿者们叮嘱道,“春天到了,每到周末,人们总喜欢拖家带口出来踏青。这个公园现在是打卡网红点了,露营的人也特别多,大家要注意看看,有没有破坏环境的现象……”


行走在全长3.8公里的生态绿道,这段路程,张德意不止一次用脚步丈量过。每到周末,身着红色马甲的啄木鸟志愿者们总会奔走在江北的大地上,从三江口的老外滩到城市中心的日湖公园,甚至是城市郊区的狮子山公园,他们的“一抹红”总是忙碌着,成为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一群人的“生态长征”


“我的脚底板,不止一次磨破过、出血过,现在已经有了厚厚的老茧。”农民出身的张德意说,做志愿服务,是她参与宁波城市建设最好的方式。


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这支“啄木鸟”志愿服务队,从张德意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志愿者的庞大队伍,历经了近5年的风雨兼程。他们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使命,以志愿服务为行动,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诠释担当,为守护宁波的绿水青山、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undefined

从2020年修复甬江大桥故障路灯,到2023年为老外滩找回“消失的门牌”,这支队伍用1171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织就覆盖江北区绝大部分社区的生态监测网。


在庄桥街道天合社区,自2021年初起,定期开展的“便民生态日”至今仍在延续,他们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理发、磨刀、修伞、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等服务,还积极参与社区的绿化美化工作,种植花草树木,打造社区花园;协助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定期清理社区内的卫生死角,改善社区的生态环境。“啄木鸟”团队的努力,也让天合社区逐渐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在面对环境突发事件时,该志愿服务队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2021年“烟花”台风侵袭宁波,他们迅速响应,在受灾严重的“石碶文化广场”安置点服务,积极协助相关部门清理受灾区域的垃圾和杂物,防止因垃圾堆积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在2022年的一次河流污染事件中,他们及时发现并上报污染情况,协助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调查和治理工作,为保护宁波的水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影响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队伍中来,这是我们一直在行动的一个期望。”张德意说,为了唤醒市民的环保意识,“啄木鸟”还定期在社区、学校、公园等地开展环保知识讲座,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组织环保主题的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河流清洁、海滩垃圾清理等,让市民亲身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在2023年的六五环境日,他们组织了一场大型的环保宣传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有效提升了市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undefined

到如今,他们丈量过的巡护路,早已超过一万公里。“啄木鸟”团队越来越大,3000多名志愿者伙伴仍在续写属于他们的传奇,这支生态铁军正向着新的一个五年进军。





来源 | 宣教信息中心

编辑 | 甬小环

审校 | 刘金鑫 王璐 蒋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