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为这次救助小天鹅的经历,慈溪森林公安部门希望由他来牵头组建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从此,施建庆从“一个人”爱鸟护鸟,走向了“一群人”的同愿同行。

经过一年的筹备,施建庆牵头的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于2018年10月27日正式成立。从鸟类知识科普到野生动物救助,6年多来,施建庆和志愿者们累并快乐着。
“为什么我观察到的这几只鸟呆呆的,也不怎么动弹,它们是生病了吗?”“小区里有人在遛鸟,看着像是画眉鸟,这个要怎么举报?”“山上有刚从蛋里孵化的小鸟掉地上了,需要把它放回鸟巢里吗?”……
对于这样的市民咨询,协会经常会接到。特别是4月到7月,正值鸟类繁殖季,协会的电话几乎就成了热线。
动物有动物的生存法则。“因为不少雏鸟开始学飞行,这个时候最容易从树上掉下来。”每逢这一时期,施建庆总会在电话里提醒市民,“不要去管掉下来的雏鸟,否则会造成‘骨肉分离’,因为人们可以提供它们食物,却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技能。”
2021年6月,协会半个月里救助了13只鸟儿,其中3只红隼,1只斑头鸺鹠,9只领角鸮,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些鸟儿被我们专业救助回来,等达到了放飞条件,再放它们回归蓝天。”施建庆说,每次放飞,都像是一次“庆祝”,送它们重回天空,自由翱翔。“现在基本每年我们救助的鸟儿有600只左右,其中有不少是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
要护鸟儿周全,不能单单只凭一腔热血,为了弥补专业知识短板,成为更专业的鸟儿守护者,施建庆还自费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鸟类学培训,考取野生动物救助资格证,如今已成为慈溪当地民间环保领域的权威人物。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施建庆有了越来越多的伙伴。最近五年,慈溪野保协会的志愿者们持续推动“行走的课堂”项目,将学生从学校课堂带到大自然中,接受野生动物保护知识或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科普教育,收获了大朋友小朋友们的一致点赞。
四年前,慈溪野保协会发起的“你的羽毛 由我守护”鸟类保护项目,将目光聚焦野生鸟类和生物多样性科普。不仅组织志愿者走进杭州湾和慈溪南部山区鸟类等野生动物丰富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对受伤受困的病弱鸟儿进行及时救护;更联合宁波市野保协会、野生动物园、海洋世界、杭州湾湿地等单位采集真实数据,建立鸟类数据库。
根据他们摸清的鸟类“家底”,截至目前,杭州湾已有鸟类记录19目55科303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鸟类33种。“慈溪野保协会从建立至今,已救助超2500只鸟儿,其中二级保护动物542只。仅2024年,我们就救助了650只,其中二级或二级以上保护动物145只,组织放飞宣传活动65次。”在施建庆的工作小本本上,详细地记录着协会成长的每一步“足迹”。
坚守爱鸟护鸟初心,开创了候鸟保护“慈溪模式”的他们,也逐渐红“出圈”。在2024年首届浙江省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中,慈溪野保协会发起的“你的羽毛 由我守护”杭州湾鸟类保护志愿服务项目也一举拿下了铜奖。
从一名观鸟爱好者到协会负责人,他推动的不仅是个人情怀,更是一场全民行动。清理湿地垃圾、制作人工鸟巢、校园宣讲、野外放归……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活跃。在施建庆的带领下,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人数也从最初的50人增加到了1150多人。
面对央视的报道,施建庆表示:“这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未来的起点。我们需要更多人成为‘候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