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的闽西小村,初夏细雨润泽着青砖黛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在这里,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宁波市环境科学学会、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三会”的党员代表们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开启了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绿色使命的精神之旅。

清晨的古田镇阳光明媚,当三会代表们穿过苍松掩映的小径,一幅震撼的画面映入眼帘——廖氏宗祠古朴的门楣上方,“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斑驳的砖墙共同诉说着1929年那个改写中国革命命运的冬日。有着近四十年党龄的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理事长尹文德同志感慨道:“站在思想建党的发源地,我们更能体会‘政治生态’与‘自然生态’双重守护的责任。”
步入古田会议纪念馆,一幅泛黄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手稿复印件让众人驻足。“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党’第一课。”讲解员娓娓道来。党员们透过600余件珍贵文物,触摸到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的建军思想迭代轨迹。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面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醒目标语,慈溪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施建庆同志,用照片记录下展柜中当年苏区干部使用的竹编公文包:“这让我想到鸟类保护。只有像红军干部那样‘脚踩泥土’,才能精准破解救助野生动物面临的生态难题。”在闽西革命博物馆里的生态保持科教展区,昔日的“火焰山”已化作苍翠林海。当地用“等高草灌带”“老头松改造”等创新技术实现生态逆袭的故事,令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党员们深受启发。宁波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中教授对比闽浙两地生态修复案例,提出了“红绿融合”的流域治理新模式;宁波市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会副理事长、浙江上鑫生态环境科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德松坦言:“闽西老区经验证明,生态治理需要红色精神引领的韧劲,更需要科技赋能的智慧。”

象山绿丝带志愿者协会孔伟老师激动地说:“古田会议旧址的庄严,深深触动心灵,实地研学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让我对红色精神有了具象化认知;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把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与红色实践经验转化为志愿服务的强大动力,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镇海黄背包志愿者协会秦洪波老师说:“党建研学促精神洗礼,必以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踏踏实实将环保志愿做得红红火火。”话音刚落,秦老师眼尖,将其他参观团不慎刚刚遗落的空矿泉水瓶放入了可回收垃圾桶……
暮色中,大巴车驶离群山怀抱。车窗上凝结的水珠折射出点点灯光,如同散落人间的精神火种。正如协会尹文德理事长在总结时所言:“这次古田之行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以红色精神重塑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的新起点。”